你聽說過搖擺舞(Swing Dance)嗎? 你的第一個反應可能會是蛤? 那是什麼?相信第一次聽到搖擺舞這個名詞,你可能會有滿腦袋的問號。

搖擺舞是一種源自於美國紐約哈林區的舞蹈,並且伴隨著當時的搖擺爵士樂孕育而生。

搖擺舞目前在台灣還不是這麼廣為人知,甚至有不少人會把社交舞直接與國標舞畫上等號,但這樣的概念並不正確,社交舞並不只有國標舞,也並不只有搖擺舞,只要是有舞伴兩兩跳舞的舞蹈都屬於社交舞的範疇。

本篇文章是為搖擺舞(Swing Dance)新手入門而撰寫的終極指南,只要認真看完這一篇文章,相信你一定能掌握搖擺舞的大致輪廓。

搖擺舞 (Swing Dance)

在開始介紹搖擺舞之前,我想先讓你看一支影片,這樣你對搖擺舞會更有感覺。

這部影片是由兩位我很喜歡的舞者所做的表演,分別是Thomas Blacharz & Alice Mei,就讓我們來欣賞這支賞心悅目的影片吧。

看完兩位大師級舞者所做的表演,如果你也喜歡這樣的舞蹈風格,那麼恭喜你找到適合自己長期經營發展的舞蹈了,歡迎加入搖擺舞的大家庭。

搖擺舞歷史 (History of Swing Dance)

Swing Dance中文稱為搖擺舞,起源於美國1920到1940年代,搖擺舞伴隨著搖擺爵士樂孕育而生,並在這段期間達到了巔峰,這時期因此有個響亮的稱號叫”爵士年代”,而跳搖擺舞的舞者稱為Swing Dancer。

你有看過大亨小傳的電影嗎?

在那紙醉金迷的年代,Gatsby與Daisy相遇的一場美麗錯誤,為愛與階級築起的城堡、收集的美國夢拼圖,隨著Gatsby逝去灑落一地,看完讓人心裡一揪難以釋懷。在電影中,好幾幕場景都可以看到搖擺舞的身影,至於屬於哪一種搖擺舞就先賣個關子。

搖擺舞特色

比起搖擺舞的發展歷史,想必你更想知道這舞蹈究竟如何呢? 如同搖擺爵士樂歌曲中必備的即興橋段,搖擺舞完美傳承爵士樂自由的精神,完全依靠當下音樂感受到的情緒,隨著音樂踏起輕盈的腳步。

穿著漂亮的洋裝與帥氣的紳裝,在晚上略微昏暗的復古路燈下開心的跳舞,多麼美好的一個畫面阿。

看到這你可能想問搖擺舞到底難不難學呢? 應該這麼說每種舞蹈要跳好、跳漂亮都不容易,但搖擺舞在入門門檻上,與其他舞蹈相比是要相對容易學習。

即使完全沒有任何舞蹈基礎也能快速上手,我一開始也是完全沒有任何舞蹈基礎去學習,所以初學的朋友完全不用擔心。

搖擺舞是社交舞

搖擺舞本身屬於社交舞的一種,因此除了跳舞之外認識新朋友,或老朋友跳完舞喝點小酒聊天也是其中的樂趣,如果你是外向的朋友那這邊完全就是為你量身設計的主場。

對於內向的朋友可能會稍微害羞不過不用擔心,這邊的人都很好相處,在搖擺舞圈分享歡樂是很重要的核心價值,因此我相信每個人來這都能享受到自己最舒服、最棒、最歡樂的時光。

搖擺舞種類 (Swing Dance Style)

接下來,我們來聊聊搖擺舞。就如同前言所說,搖擺舞來自於美國紐約哈林區,但你可能不知道搖擺舞只是這類舞蹈的統稱。

其實它的下面有好幾種不同的舞風,而這些舞風因為招式動作和舞蹈基礎類似,因此被歸類在搖擺舞家族中。

而台灣目前常見到的搖擺舞有林迪舞(Lindy Hop)、查爾斯頓(Charleston)、爵士獨舞(Solo Jazz)、巴爾博亞(Balboa)和布魯斯(Blues)。

另外,還有Shag、布吉伍吉(Boogie Woogie)、西岸搖擺舞(West Coast Swing)、吉魯巴(Jitterbug)及其他搖擺舞風,但台灣有在跳這些舞風的舞者相對的少。

順帶一提,你可能還會聽過一種舞風叫作東岸搖擺舞(East Coast Swing),它是1940年代美國當地舞蹈教室開發出來的舞風,簡單來說這種舞風就是簡化版的林迪舞,因為林迪舞對於當時的民眾而言太難了,不好推廣和教授給一般大眾,因此便衍生出這樣的舞蹈風格。

但其實你比對林迪舞和東岸搖擺舞,會發現兩者很多地方都很類似,最大區別在於東岸搖擺舞只有6拍舞步,而Lindy Hop則是混合6拍舞步、8拍舞步和查爾斯頓。

下面我將針對台灣常見的搖擺舞風進行介紹,你會對各種風格有進一步的了解。

林迪舞 (Lindy Hop)

林迪舞原名為Lindy Hop,它是目前全世界最普及且受人喜愛的搖擺舞,如果你剛接觸搖擺舞並且不知道要學哪一種,我強力推薦先學林迪舞。

林迪舞的名字由來是由第一代Savoy Ballroom的傳奇舞者 – 矮喬治 斯諾登(Shorty George Snowdem)所創造,不過這個名字的創造過程倒是很隨便,當時記者訪問他在跳什麼舞?矮喬治就想了想隨口回一句Lindy Hop,而Lindy Hop這一名詞就這麼一直用到現在。

林迪舞在台北就有數個社團在開課,並且每週都有社團在舉辦舞會,因此你學完之後可以馬上到舞會實戰,真的是再理想不過了。

並且林迪舞學有一段時間後,當你到中國、日本、韓國、美國、歐洲或東南亞等國家旅遊,都可以在當地的大城市找到教林迪舞的團體,以及由他們所舉辦的舞會。

你可以早上走旅遊行程,晚上到當地的舞會跳舞,如果正準備要出國去旅行,可以參考免費好用的旅遊指南

另外,我之前有寫一篇關於林迪舞歷史與各個地區的風格差異的文章,如果你想對林迪舞有更深入的認識,這是很好的參考資源。

林迪舞發展歷史

林迪舞發展歷史也是曲折離奇,前面提過搖擺舞起源自1920年代,一直盛行到1940年代,這期間都是搖擺舞的黃金歲月,這段時期出現了無數位第一代和第二代Savoy Ballroom的傳奇舞者。新手可能不知道Savoy Ballroom是什麼,簡單來說就是那個年代哈林區最厲害的林迪舞廳。

題外話,Savoy Ballroom中有一塊地方是高手舞者們的聚集地,這個地方就是大名鼎鼎的貓角(Cat’s Corner),它位在樂團舞台的左側,所以你會看到很多團體或活動會使用Savoy或Cat’s Corner來命名。

貓角(Cat's Corner)

前面提過的矮喬治就屬於第一代傳奇舞者,而你一定不能不知道的第二代舞者有法蘭基·曼寧(Frankie Manning)和諾馬·米勒(Norma Miller)。其中法蘭基·曼寧是把Lindy Hop推向另一個高峰的舞者,它開創了拋接技(Aerial Step)的玩法,讓林迪舞打開了新的格局。

法蘭基·曼寧、諾馬·米勒和其他第二代成員,以前有組過一個舞團名叫”Whitey’s Lindy Hoppers”,而他們最有名的一支舞就是1941年”Hellzapoppin”電影中的表演舞蹈

你可以在下面影片欣賞這支舞,那個年代電影可都是黑白畫面,但有幸這個時代的技術讓影片能夠添加色彩,也讓這支傳奇影片增添光彩。

後來大家都知道1940年到1945年發生了二次世界大戰,這時期有一種新的音樂類型Rock & Roll正在興起 ,於是Swing Jazz開始沒落,而Lindy Hop也就跟隨著一起被世人所淡忘。

直到大約上世紀80年代左右,有一群人發現了林迪舞,並且開始想要復興它,於是Lindy Hop的復興之路正式開啟,而當時有志復興的成員都以Hellzapoppin的電影片段為重要參考。

這群扛起復興大旗的成員找到原Whitey’s Lindy Hoppers舞者AI Minn學習,但後來身體健康狀況惡化,於是他推薦學生們去找同樣是Whitey’s Lindy Hoppers成員的Frankie Manning學習。

有趣的是一開始這群人找到Frankie Manning,他居然是在郵局上班,並且起初並沒有意願教授他們,但後來被學生跳舞時所啟發,於是決定出山幫助他最愛的Lindy Hop,推它一把並傳承下去。

回到現在,台灣自從林迪舞”進口”至今,大約有十幾年左右的時間。

從一開始跳舞人數只有小貓兩三隻,到七、八年前才開始有起色,並隨著當時搖擺台灣(Swing Taiwan)和Simply Swing開始授課,才開始緩慢的打開市場,真要說搖擺舞者的人數有小部分規模,也是近五年左右的事情了

畢竟台灣受中華文化影響的關係,相較於歐美而言對跳舞並不是那麼熱衷和放得開,因此直到今日搖擺舞在台灣依舊處於教育市場的階段。

根據個人不負責任的觀察統計,全台灣接觸過林迪舞的人口破萬人,每週持續有在跳舞的舞者人口,大約落在300到400人之間,因此老面孔還是占大多數。

與對岸中國相比,那裡目前也還在教育市場的階段,起步時間與台灣差不多,主要分佈在沿海大城市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深圳和重慶等城市。

看到這你可能會問,那全世界林迪舞者有多少呢? 大概有幾十萬人吧。

光是亞洲,在各個國家的首都幾乎都有林迪舞的社團組織,其中亞洲目前林迪舞人口數量最多且實力最堅強的國家就是南韓。

據說學過林迪舞的舞者總人數多達十萬人,並且當地有非常多的團體在經營,如果想到韓國和正妹或歐爸跳舞, 那還不趕快來學林迪舞。 

林迪舞歌曲風格

對林迪舞有基本的認識後,我們來了解林迪舞的歌曲風格,畢竟舞蹈都是伴隨著歌曲而生。

林迪舞的舞蹈歌曲是爵士樂,但不是所有爵士樂都可以拿來跳林迪舞,真正能拿來跳林迪舞的音樂曲風被稱為”搖擺爵士樂“(或稱Swing Dance Music),如果你不知道搖擺爵士樂聽起來是什麼感覺,可以參考搖擺爵士樂介紹

搖擺爵士樂屬於美國1920年代到1940年代的流行音樂風格,當時是美國爵士大樂隊的鼎盛時期,而搖擺爵士樂最有名的地方是位於美國南方的新奧爾良(或稱紐澳良),為什麼要提到新奧爾良呢?

美國首都大家都知道在華盛頓特區,那美國乃至全世界的爵士樂之都,你一定要知道就在美國的新奧爾良。

我們來看一部由美國新奧爾良街頭藝人所帶來的表演影片,無論是樂隊或舞者的表演都非常精彩,你可能還注意到舞者和主唱不會同時一起表演,因為他們各自扮演這首歌不同的位置。

真可謂高手在民間,大概就是說這樣的表演。

林迪舞舞步與節拍

林迪舞以八拍舞步為核心,因為搖擺爵士樂對於舞者的耳朵來說剛好就是八拍為一組,但一直跳八拍舞步其實是一件很制式且乏味的事情。

因此除了八拍舞步外,林迪舞最特殊的地方在於它有六拍舞步,六拍這種拍子在其他舞蹈幾乎找不到,其它舞蹈通常都是以四拍、八拍或十二拍這樣的方式呈現,而這也是搖擺舞不同於其他舞蹈的特別之處。

那六拍為什麼會發明出來呢? 這跟舞步對應歌曲拍子和移動拍子的相對位置有關,這東西就比較深入且複雜,這邊就不去展開。

林迪舞舞步

林迪舞的八拍舞步完整跳法是長這樣”Step-Step-Triple Step-Step-Step-Triple Step”

而這個Triple Step照字面直翻就是有三個舞步,你可能會納悶這是什麼?

別急,我畫了張圖來解釋給你懂。假設把兩拍拆成四等份,然後把Triple Step擺在其中。

錯誤的方式是把Triple Step這三個舞步平均放在兩拍之中,而正確的方式則是把Triple Step拆解,第一腳對應第一個等份,第二等份時有個停頓,剩下兩個等份把剩下兩個腳步踩完。

林迪舞舞步解釋圖

當然,八拍舞步不是一定都長這樣,跳久以後框架是可以被打破的,但一開始初學都會建議你先照著制式框架練習。

下面有林迪舞基本步的教學供你參考學習。

林迪舞的音樂速度

林迪舞只要是搖擺爵士樂類型的歌曲,從慢到會睡著的慢歌,到快到會飛起來的快歌都能跳。

很慢的歌曲衍生出一種叫慢林迪(Slow Lindy)的分支,顧名思義就是專門拿來跳慢歌;而很快的歌曲則產生一種叫快林迪(Fast Lindy)的分支,反過來說就是專門拿來跳快歌。

它們的主要差異在於腳步,歌曲太慢踩一般Triple Step舞步會很彆扭;歌曲太快要踩完全部的舞步又太趕,因此以前的Lindy Hoppers,就將舞步做些微改良來對付這些不安份的歌曲。

常聽到Lindy Hopper這麼名詞嗎?

Lindy Hopper是指熱愛林迪舞的舞者,對自己或他人的稱呼。

因此只要你開始學習林迪舞,那怕只會基本步也沒關係,毫無疑問你就正式成為Lindy Hoopers的一員啦。

查爾斯頓 (Charleston)

查爾斯頓的原名為Charleston,它是一種輕快、活潑的搖擺舞,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”I Charleston Taipei”的表演,如果沒有建議你可以先觀看,下面由Naughty Swing號召拍攝的活動影片,你會對查爾斯頓有初步的了解。

查爾斯頓就如同為快歌而誕生在這個世界上,每跳完一首歌總感覺像做完有氧運動一樣。

當然學習與練習查爾斯頓的過程肯定很累,但只要一個字就會讓你忘記疲勞,那就是”帥”。

我們再來看一部有關查爾斯頓的影片,這是一場查爾斯頓的比賽,你可以從中看到這種舞風的狂野。

查爾斯頓與林迪舞的差異

查爾斯頓舞與林迪舞幾乎可以說是同時抵達台灣,這兩者有著共生共存的關係,因此我常戲稱它們叫”夫妻舞”,為什麼呢?

你看兩種不同搖擺舞風就像兩個獨立個體一樣,但彼此之間卻可以互相搭配,並且能靈活切換使用,你不覺得跟夫妻很像嗎?

好啦,上一段其實是廢話,其實能夠將兩種舞風串連起來,最關鍵的因素在於查爾斯頓和林迪舞,兩者的基本功完全一模一樣,只差在腳步上的不同,所以這兩種看似不同的搖擺舞風才能靈活的切換自如。

查爾斯頓的舞步節拍

查爾斯頓與林迪舞都有六拍與八拍的舞步,不過查爾斯頓的六拍舞步使用機率趨近於零,通常只有學習階段才會用到,真正跳舞時幾乎不會去使用,除非要做特殊動作,或有特殊需求才有機會讓它登場,例如六拍查爾斯頓Swing Out。

兩種不同的查爾斯頓舞步

查爾斯頓本身分為1920年代和1940年代兩種舞步,這兩種舞步有什麼不同之處呢?

簡單來說,1920年代的舞步就如同走路一樣;而1940年代的舞步則類似踢腿,但不是用甩的踢腿,而是有控制收放,腳沒打直鎖死的踢腿。

如果有看過大亨小傳的電影,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電影中,有多個場景都有演員在跳舞。電影中演員們跳的舞正是查爾斯頓。

那麼劇中的舞風究竟是哪一種呢? 答案是1920年代的查爾斯頓,有空你可以回去重溫這部電影,順便觀察這些演員的舞蹈。

Solo Jazz

Solo Jazz 是搖擺舞者一定會接觸的舞風,它最常見於即興表演、單人排舞跟團體排舞。 除此之外,爵士獨舞不像街舞只能作為個體表演,學習爵士獨舞最棒的地方在於,除了能夠單獨使用之外,你還可以把這些舞步融入進其他搖擺舞中。 你會看到許多林迪舞者將爵士獨舞的舞步,混入到八拍或六拍的舞步當中,並且還非常頻繁。

光看文字說明一定很難理解,所以我準備了一部影片,讓你了解自己是不是喜歡這樣的舞風。

也許看完你會說這個好像很難欸,如果我不想學爵士獨舞可以嗎?

當然可以,不想學沒人能勉強你學,但依我個人的經驗可以告訴你,搖擺舞跳到一定程度後,大多數的搖擺舞者都會回過頭來,補強爵士獨舞的舞步,你不一定要練到很強,但至少要達到夠用的程度,如果你有興趣了解搖擺舞的學習曲線可以參考這篇文章

學習爵士獨舞有哪些好處呢?

  1. 能幫助你進行肢體開發,協助身體適應往後更高難度動作的挑戰。
  2. 將舞步加入林迪舞或查爾斯頓中,讓同樣的動作因腳步不同,看起來像全新的動作。

布魯斯 (Blues)

相較於林迪舞開朗、歡樂的感覺,布魯斯給人一種相對緩慢、優雅、悲傷、浪漫的氛圍。

布魯斯的歌曲本身偏慢,有時候甚至會到有一點點煽情的程度,舞伴之間可能會很貼近,但可以自己控制距離,如果你沒跳過社交舞你會感覺有點害羞的程度。

與林迪舞、查爾斯頓舞和巴爾博亞相比,布魯斯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上律動,而其它三種則屬於下律動。

查爾斯頓時常會與Fast Lindy交叉使用,而布魯斯舞則時常會與Slow Lindy一起使用。

我個人不那麼的喜愛跳布魯斯,原因不完全是出在舞風本身,而是它是上律動。學一個月我都切換不過來,索性就不想學了,也因此就沒有特別去認真研究布魯斯。

別笑,林迪舞跳久習慣下律動就知道超難改,除非你原本就是街舞出身(街舞也是上律動)。雖然我並不喜歡布魯斯,但我還是鼓勵大家去嘗試看看,說不定比起林迪舞,你會更喜歡布魯斯。

題外話,傳說布魯斯舞發展的原因是在酒吧都放慢歌,跳著跳著就衍生出這樣的舞風,下面是布魯斯的比賽供你參考。

巴爾博亞 (Balboa)

巴爾博亞是我秉棄布魯斯後,選擇學習的新舞風。

關於巴爾博亞的由來,作者聽過兩種版本。第一種跟布魯斯一樣發生在酒館舞池,因為舞池很小、很擠,無法像林迪舞或查爾斯頓使用很大的空間。因此舞者們在僅存有限的空間發明出巴爾博亞。

另一個版本在海邊,一群舞者在一塊很小的漂流木板上跳舞,因此發展出巴爾博亞,不管是哪個版本注意到一個重點了嗎?

那就是巴爾博亞的腳步很小,厲害的巴爾博亞舞者可以在很小的空間就能盡情的跳舞。

另外,要澄清一個觀念關於巴爾博亞拿來跳快歌,這樣說沒有錯但只對一半,其實慢歌巴爾博亞也可以跳。

其實相比於布魯斯我還是比較喜歡跳巴爾博亞,不過通常只有連查爾斯頓都不能處理的快歌才會把它搬出來。

它的特點就是很貼、腳步碎而快,有多貼呢? 兩個舞者右胸貼右胸,你覺得貼不貼? 當然還有一種沒有這麼貼的姿勢,這邊就不贅述。

當然,這也是許多人排斥學巴爾博亞的主要原因之一,畢竟台灣文化比較沒有這麼能接受這樣的情況。

因此目前台灣跳巴爾博亞的舞者,絕大多數都是林迪舞跳一段時間後,才開始轉來學巴爾博亞,因為得先真的是跳舞才來學這種舞風。

這也是巴爾博亞在台灣推廣沒辦法像林迪舞順利的原因,總之喜歡就喜歡,不喜歡就不喜歡,就跟哈密瓜一樣,有個哈味。如果看完下面影片對巴爾博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Balboa Taipei

台灣搖擺舞現況

目前台灣整個搖擺舞圈中,台北毫無疑問是其中發展最鼎盛、舞者人口數最多和舞者平均程度最高的城市。

在了解台北搖擺舞舞會地點之後,接著將向你介紹台北目前有哪些搖擺舞推廣團體。目前台北主要有5個搖擺舞團體,分別是Swing TaiwanJF SwingFriday SwingNaughty SwingSmile SwingSwitch Taipei

以前曾經存在但後來歇業的團體有陽明搖擺(YM Swing)、Simply Swing、搖擺航空(Swing Airline)和林迪愛倫(Lindy Island)。

當然除了台北之外,其他地區像台中台南高雄也都有Swing Dance的推廣團體。

至於你問我會推薦哪個? Swing Taiwan 我想會是對新手比較好的選擇。

最後,希望別再把它發展成聯誼工具,真正熱愛搖擺舞的人是不會這樣搞的,只有把搖擺舞當商業工具的人,才會把它與聯誼去做結合,想搞聯誼就直接去開間聯誼公司,因為聯誼公司就是專門搞聯誼的,你愛怎麼搞怎麼搞,但把Swing Dance和聯誼搞在一起就是件不倫不類的事情。